本报讯 若不是主人介绍,谁也不知道两扇用海南黄花梨做成的木门,三年前是用一栋别墅价换来的,现在成了“价值连城”。不论谁出多高的价钱,主人便是不卖。
为了这场沟通,林家毅简直拿出了他一切的黄花梨藏品。有安在墙上的牛铃、有镶在大厅中心的木门、有靠在墙角的房梁,还有那套斑斓的八仙桌……
简直一切的玩家都对这些藏品爱不释手。一位从北京赶来的行家对那两扇俭朴粗暴的木门情有独钟。林家毅说,这是三年前,他在海南大山里的一处黎族人家中发现的,每扇厚度3厘米,宽度36厘米,他用一栋别墅的价格买下。“太珍贵了,是老料做成的”,一百多年前,它的主人是当地最穷的人家,买不起市道的木材,就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树龄近千年的黄花梨,制成这两扇粗陋木门。
很多人想买这两扇木门,都被林家毅回绝了,他说,他询问了北京的几位保藏界大师,得知国内没有发现第二套成型的由黄花梨老料做成的木门。“我不期望被人买走后,再加工成其他家具,这是文明的标志,要代代传承,不能被浪费。”
墙角处倚着四根房梁。林家毅说,这背面有一段他与老外比赛的故事。三年前,他到海南寻觅民间流散的黄花梨家具时,得知当地有一户进士祖宅正在拆,很多老外都来抢购老宅的黄花梨木材。“我一听急了,国内尚剩不多的老料,怎能让它流向国外”。
但是,那建于三百多年前的老宅已拆完,房东四兄弟也容许老外了。“我没多想,今夜与房东攀谈,劝说他们把木头留在国内,并能出更高的价格买下来”,林说,次日一早他拎着600万元现金买了这四根房梁,连夜运回福州,“这四根国内罕见的大料才得以存下来”。
观赏的玩家们都对他挂在墙上的牛铃、秤杆、锅盖、算珠、锄头柄、切菜板、米舀等感兴趣。“收集得这么完全,较为可贵”,福州的一位行家说,现在到海南,现已很难收买到这些宝藏了。
已不下40次到海南的林家毅对此感慨万千。他说,海南黄花梨散布在险山峻岭,要坐两三个小时的摩托车,再爬山,晚上就住在黎族、苗族兄弟家中,再一件一件把民间宝藏收集起来,请人背到山下。
据材料显现,早在明末清初,海南黄花梨木种就濒临灭绝,尔后的数百年里,我国70%的黄花梨家具流往国外,国内仅存的少数黄花梨被用于建房、制成锅盖乃至锄把,纷繁散落民间面对损毁。(海峡都市报)